20240910 月燈三昧經 前行引導 #3
禪定的重點?
*菩薩摩訶薩當安住深忍法中。
云何菩薩摩訶薩能安住深忍。
童子。菩薩摩訶薩應當如實觀一切法猶如幻化
如夢如野馬如響如光影如水中月如虛空性。
體性空寂猶如幻 是空亦復非生滅 體性空寂猶如幻 若能安住是法中
謂無眾生無壽命 猶如泡沫及炎電 諸法亦如水中月 眾生壽命不可得
於此界沒他世生 所作之業無失壞 黑白業報亦不亡 因果相應勝法門
以不淨觀除貪染 慈力能治於瞋恚 因緣之法破愚癡 便得最上無上道
觀身猶如水聚沫 一切皆空無堅實 觀察五陰悉空無 速得成於最勝智
離取一切諸惡見 不依壽命及我人 了知一切諸法空 速得成彼牟尼王
於諸利養不貪著 不得利養勿生憂 聞他讚毀心莫異 猶如須彌山不動
為求法故起恭敬 勿得聞已而報著 安住一切佛行處 速能遊於百世界
於諸世間悉平等 莫起憎愛差別心
常樂觀空及解脫 於諸趣中勿願樂 捨一切相悉無餘 心恒安住於無相
常能遠離於二邊 於有於無莫分別 觀諸眾生但因緣 若能知此為大師
棄捨一切愛欲行 悉皆斷離穢濁心 剪除一切愚癡闇 得為寂滅人師子
恒樂觀察於無常 離諸有中苦樂等 穢污不淨及無我 如是修者為人尊
佛於世間作燈明 而能說此勝正法 彼亦降伏於魔力 已到無上勝菩提
我向所說諸功德 及示無量百千過 應當離過修功德 童子如是必得佛
五蘊處(色、受、想、行、識),從何處下手?
*欣樂自性無我法 以無我想無煩惱 能知諸法悉盡滅 是因緣故名為忍
若除一切想 遠離戲論事 無有存想者 而見世大師
想者測知義 顯示能取故 其相無可取 便示寂滅義
不寂者是想 寂滅者是智 若知想自性 便離於諸想
若有想可遣 是則還有想 彼行想戲論 是人不離想
若人作是心 是想誰所造 是想誰能證 誰能滅是想
起想之法者 諸佛莫能得 即於此處有 無我離取著
若其心不生 何由得起想 若心得解脫 彼則無由起
若證於解脫 心則不思議 心不思議故 成就不思議
我本作是念 安住心地已 棄捨一切心 願成不思議
白淨法果報 覩見於無為 一念能了知 一切眾生念
眾生即是心 心即是如來 諸佛不思議 顯了於此心
若人作是念 云何得捨心 思惟於無心 能離一切心
若於死滅時 心隨於想轉
是人起思心 令心不解脫 愚存於女想 則便起愛欲
若能滅除想 便能無愛欲 若思無上法 是思最大思
以思諸法故 獲得真實心 憶念無窮已 長夜恒攀緣
諸邪異憶想 思心不可極 名心盡法者 盡中本無智
智慧非盡地 以法無盡故 假名語言道 亡言而演說
此法無差異 智慧無有盡 不生亦不滅 無相無狀貌
常於億劫中 顯現無相法 觀察一切有 安住非有中
未曾見有異 亦不見無異 假名有言說 顯示非有無
然彼一切佛 有無無所見 一切有為法 顯示於非有
若能知此法 便能見非有 常無有所證 畢竟無有故
若有可證者 便名為世間 若作如是心 我於世成佛
作此存有想 終不悟菩提 菩薩無畏者 於法無所求
自然無煩惱 是名為菩提 眾人作是言 我趣於菩提
#參考範例#
*楞嚴經 - 五種妄想
一、眾生之體,因想而生,心因想而起,命因想而傳,諸想交固而成色身。故名現色身曰堅固妄想。
二、虛明妄想,即受陰也。眾生欲想而登高,則足先酸澀,好惡之二相,損益現馳。是即無受陰體。故曰虛明。
三、融通妄想,即想陰也。眾生之念慮為虛情,色身為實,虛實雖不綸。然能相使者,由想而融也。心生虛想,形取實物。心形雖異。然用能相應者,由想而通之也。故名融通。
四、幽隱妄想即行陰也。眾生一期色身生化之理,自幼至衰無暫停息,運密移於運,體雖遷,然無覺者,故名幽隱。
五、顛倒妄想(又曰微細精想),即識陰也。眾生識精之湛非真湛然,急流之水,望似恬靜,其實急流細不可見。湛了內之罔象虛無,故云顛倒。
留言列表